在北京市密云区金叵罗村,85后甜品店主刘甜恬每天清晨四点起床和面、搓饼,2023年全年只休息了4天,从“都市丽人”变成“村口一枝花”。
她的店铺50平方米,凯发K8一触即发年租金2万元。前段时间,她又盘下村里一处60平方米的房子,用作储存、甜品制作培训及体验空间。“到乡村‘反向创业’,房租压力并不算大。”刘甜恬说。
除了别致的木头灯、仿古木柜子、五颜六色的鲜花,店里还有满墙的证书,以及刘甜恬在不同国家、和不同肤色评委及参赛选手的合影。
“慕斯、布丁、玛德琳,这些甜品虽起源于外国,但没人规定只能用外国的食材才能做。”刘甜恬独创的小米布丁、小米咖啡,用的是金叵罗村有机农场的小米;红薯板栗巴斯克,红薯来自密云,板栗来自怀柔,被顾客封为“土洋结合之经典”;费南雪,更是集齐了密云有名的“三兄弟”核桃、板栗和红薯,一口下去,尽是大山的滋味。
“进口”不等于“高级”,“本土”不等于“低廉”。刘甜恬没在食材上动过省钱的念头,店里采买的食材,常被顾客问“能不能直接买”。
单是研发某一款产品,后厨就用掉450斤小米。小米的黏性、延展性较差,颗粒感强、口感不柔软,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并非是甜品的天然原料。但小米是金叵罗村的特产,菜单上有小米,这个店才和这个村有更深的连接。刘甜恬经过一番苦功研发的小米酥,能卖到138块钱一斤,还颇受欢迎,成为顾客吃完了还要兜着走的伴手礼。
小店最大的支出,是员工的薪水,占到全年营业额的三四成。店里除了刘甜恬这个当仁不让的“壮劳力”,还有咖啡师、网络运营师,以及来自金叵罗村的五六位大姐。
“过去我在民宿餐厅包包子,干一天一百块钱。”被大家称为“三嫂子”的杨红艳说,“现在成了甜品师,收入也涨了,在村里其他岗位要想挣到我这个数,一天得工作16个小时。”“三嫂子”出镜录制甜品制作的教学视频,还能再分得一份网课收入。
黑猪肉打卤面、胡萝卜烩牛肉、油焖大虾、啤酒鸭……员工向顾客供应美食,刘甜恬也变着花样向员工提供美食。“干得好就得给大家‘加鸡腿’,再省也不省‘嘴’。”刘甜恬笑着说。
过去,在金叵罗村买甜品,基本只能买到10元一斤的槽子糕,而刘甜恬的甜品店,客单价接近100元。刘甜恬开店之初的盈利目标,是“前两年不倒闭”,而2023年的成绩单显然超出了预期,营业额达到50万元。尤其是一位美食博主来探店后,给只有3张桌子的小店带来明显的客流增长,“好多顾客搬着马扎到门外吃”,还有外地赶来的甜品爱好者。营收也跟着涨了不少,小店算是接住了这波“流量红利”。
村民们的年度账单情况如何?旁边开小卖部的肖姐买了一辆新能源车,好几户村民翻新了房子,凯发K8一触即发嫂子们年底该添新的金镯子了……“村里的‘人情往来账单’也不可小视。”这是“村外人”刘甜恬的观察。
她自己家里,也有一笔“不可小视的账”——儿子超重,正在上减肥班,一节课45分钟,190元。这样的儿童减肥班,“生源”挺旺盛。“小朋友的账单挺令人震惊的,玩游戏要‘氪金’,到直播间抢‘皮肤’,一套动漫卡片数千元甚至上万元,跟我们小时候真不一样。”刘甜恬感慨。